close

話說,就在今年過年前,我在圖書館"心理叢書"那區莫名其妙看到兩本寶貝,之前我也常在那區晃,看看能不能找到關於靈魂提升啊,或是"我的靈魂課題"的書,這是我一直以來的疑問,希望能夠透過閱讀得到答案,可是我從沒有在那區發現到能借回家的書,那裡都是關於"心理諮商"的輔導級硬皮磚頭書,沒有普遍級的易懂"心靈"叢書。


找了這麼多次,我常在想也許我找錯區,我想看的書應該放在迷信”另類哲學/心理學”那區,或是哈利波特的禁書區。但我不知怎麼的,突然在心理叢書中發現了兩本薄薄的,塞在書列角落以免書的空間過大整排倒下來的"邊邊書"。這兩本書出版時間大約是民國八十幾年,但是看起來卻完好如新,除了一些句子被螢光筆劃過,還有用鉛筆作筆記證明它們的確有人看過以外,很少人把他們從館內借出 (因為真的太小本了),這兩本寶貝叫做:

誰也傷害不了我: 憤怒、批評不上身/ 芭芭拉.貝柯涵(Barbara Berckhan)譯 ; 

釋放你的潛意識/ 薇拉. 佩弗(Vera Peiffer)著 ; 李承芹譯


我開心的抱回家,利用每天短暫的睡前時間讀完,甚至還打電話跟妹妹討論,之後覺得自己有那麼一點點說不上來的不同,好像之前的經驗都在這兩本書中得到證實,好像終於有人懂我,好像-- 我終於懂了自己!


說來好笑,這兩本書名是標準的能夠引起我偏見思考的書籍:

「讀這本書的人一定有情緒障礙,也許他有嚴重的爆怒問題!」

「這個人一定無法面對現實生活,所以轉而尋求潛意識的幫忙!」


但其實,好笑的是,我所指的"那個人",不是別人就是我志己。當時的我 (與現在的我)有爆怒與否定自我的課題,這是我一直都明白而且想要改掉的惡習,只是不同於以前的罪惡感,我正在一步步去面對、發現並接受這部份的自己。這兩本書開啟了我對自己的認識,我一直以為我很了解自己。


就這樣,看完兩本,正在思考要借那一本時,下一本就自動跑出來了,好險我想看的書圖書館都有館藏,代表我不用傷腦筋到書店買或是去網路書店花更多錢為了湊免運,而且更重要的是 -- 看完以後有人(圖書館員)可以自動幫我收好哩!


接著我借了:

美麗人生的十大守則: 調整心靈的DNA/ 雪莉.卡特史考特(Cherie Carter-Scott)著 ; 朱衣譯

與神對話 I / Neale Donald Walsch著 ; 王季慶, 孟祥森譯

與神對話 II / Neale Donald Walsch著 ; 王季慶, 孟祥森譯


然後我在思考看完接下來該怎辦時,忽然某一天google時看到了:

老神再在 : 奇蹟對話錄 / 謝明杰著

我在賣場一直看到這本書,可是一直提不起興趣,介紹文案說這是台版的與神對話,我的偏見思考又跳出來跟我說:「這可能是抄襲啦! 你已經看過"國外的",幹嘛還要看"國內的"。」過了好幾天的內心爭扎,雖然腦中仍有兩個分裂的聲音,但是心中的渴望最後勝出,我還是借了,畢竟 how worse can it be? 


感謝我借了而且閱讀完畢! 事實證明我的偏見有多。強。大。以前的我老是認為,只要別人的想法跟我不一樣,我的想法就會受到威脅,因為我不知道我自己在想什麼!? 因為我不確定我是不是"對的? 現在,I don't care if you and me think alike. 我知道你有你說話的背景與考量,而我有我的,我也知道即使我們表面是如此的不同,其實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要不然我們不會遇在一起。當然意思不是說我不相信老神再在,而是,相不相信老神再在這本書說的是不是"真的",對我而言不重要。


"老"書快看完時,我又忽然想到學長提起的奇蹟課程,沒想到圖書館也有。我對奇蹟也是有偏見的:「奇蹟的內容太難,我一定看不懂,等以後再看吧。」但最後我還是借了,畢竟,how worse can it be? 哈哈。

把奇蹟課程從圖書館借回家時,也正是"老"剩下三分之一的時候,"老"書書末提到,它是奇蹟課程的"入門書",沒想到我自己就準備好了。所以安全帶扣好,let's enjoy the bumpy ride HOM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黑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