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嚷嚷著要看"悲慘世界",所以宇宙決定送我兩張票讓我在電影正式上映前免費參加特映會。
當我接到電話通知銀行要無條件送我兩張票時,差點從椅子上跳起來尖叫。從通知到看片,只有間隔一周不到的時間,為了實現看片的夢想,我將工作組織化,使用記事本條列該完成的項目。結果發現沒做的事情outstanding越來越多,不停的往看不見的未來累積,令我感到挫折,最後我想,不需給自己壓力,工作沒完成又如何? It's not the end of the word,電影我一定會看到的。
一直到星期三早上才忽然意識到,噢 就是今天! 當天下班前幾乎是把所有文件或是任務往桌下椅下掃下去讓一切看起來很整齊才離開公司。
我抱著很大的期待要去劇院大哭,但三個小時的內容只掉淚兩次。(反之看"阿凡達"我從沒想到會哭,結果哭不停,這什麼怪事?) 也許是期待太高。不過我仍舊喜歡音樂劇形式多於一般的電影,原因十分愚蠢,因為音樂劇簡單不需要動腦思考,非常符合我不想動腦的現況。
音樂劇所有台詞都用唱的,劇情簡單容易預測。即使是獨白,演員也將內心的想法唱出來 (還唱頗久),不須隱藏內心情感,所以觀眾不花腦力就了解演員的情緒與想法。說起來也許很荒謬,甚至連其他演員也能夠聽見主角獨白的想法,沒有秘密,所以故事發展十分平穩順暢。音樂劇角色性格設定單純絕對,什麼樣的個性導致什麼樣的結果下場,幾乎都在預測之中。
我想,如果在生活當中,我們每個人腦袋中唱的都是這麼簡單的獨白,該有多好,沒有奇怪的糾葛,沒有自己踩自己腳;又或者,如果能一眨眼,一開嘴,身邊的人就立即能夠了解自己的想法,不需隱瞞,相處是不是簡單許多呢?